中醫傳統是用陰陽五行理論來用中藥調理人體的中醫保健。在人體五行木火土金水,對應肝心脾肺腎五臟。而中藥五行以中藥的五種味道來對應木火土金水,分別是具有酸苦甘辛咸的五大類中藥,這樣五行對應的話 ,酸味道的藥可以調理肝臟 ,苦味道的中藥可從調理心臟 ,其它幾種味道以此類推 。中藥講究性味 ,味道是作用方向 ,對應調理五臟 。性是指中藥除了五種味道 ,還具有寒熱溫涼四性 。其實寒涼歸陰 ,溫熱歸陽 ,其實是中藥的作用力 ,不過是作用力的大小和性質 ,比如說熱比溫作用力大,溫熱有興奮作用部位的作用 ,寒涼有抑制作用部位機能的作用 。知道了這些 ,當我們了解需要調理的部位的疾病性質是寒熱溫涼的那一種 ,就可以用對應調理的中藥的相反藥性來平衡他。比如肺熱就可以用辛寒的中藥來中和肺熱。這就是傳統中醫中藥調理人體的基本原理 。當然 ,理論是這樣 ,可是我覺得傳統五味對應五臟的基礎理論是錯的 ,五味對應五臟應該是木火土金水,苦辛甘酸咸,苦肝膽 、辛心肺 、甘胰腎 、酸胃脾、咸腸膀胱 。對與不對 ,留給大家評說。
- 上一篇: 中醫康復保健可以考哪些證書?
- 下一篇: 中醫育兒的保健秘訣有哪些?
發表評論